“自从考了××证,挣得比以前多很多,快测一测你能报考吗?”对于这样的网络广告,相信人们并不陌生,同样的话术,将其中的“××”换成主推的内容,就成了一条有针对性的广告。而最近,家庭教育指导师就成为了网络推广的新宠。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火热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密不可分。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也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时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确实会给家庭教育指导师带来一定的“职业红利”,但当前培训机构存在借由法律施行夸大宣传甚至变质操作等情况,应理性看待并及时规范家庭教育培训市场。
培训机构宣称“低门槛、易通过、收入高”
“家庭教育指导师,未来五年的‘金饭碗’”“前景大好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你还在等什么”……面对铺天盖地的宣传,《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分别向两家培训机构进行咨询。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机构在向记者提供具体咨询前,均主动介绍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一家培训机构的范老师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法律的出台让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咨询量有了大幅提升。
对于考证门槛,两家机构均表示“零基础”即可,不需要本人拥有教育专业学习背景,对学历也没有要求,只要能使用电脑线上学习,参加考试即可。
记者咨询后了解到,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大多采用线上教学方法,只要在线学习达到规定课时,就可参加考试。
被问及具体学习内容,一家培训机构的刘老师坦言,学习主要就是“挂”课时,如果时间精力有限,甚至不用学习具体内容。
之所以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机构会在考试前提供给考生三套“密卷”,押题准确率能达到90%左右,只要将“密卷”内容背会,考试就能“包过”。为了向记者印证,刘老师发送了几条和学员的聊天截图,上面可以看到一些学员在考试后称赞“密押题真的太准了”。
咨询中,刘老师不断催促记者尽快报名,以便赶上今年3月26日的全国统一考试,“这次统考还是执行老政策,两门考试均为笔试,没有面试题,且通过后直接取得的是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证书。”
另一机构的范老师则用家庭教育促进法来提醒记者“重视”这一问题。“现在国家法律出台了,以后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会越来越严格,如果赶不上3月的考试,下一批就只能从初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报考。”
谈及考证后的就业前景,两家机构均表示证书具有很高“含金量”。从机构发来的证书照片,记者注意到发证单位是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服务中心主办的国家级网络培训教育专业机构,证书是职业技能证书。两家机构均承诺考证后会帮忙推荐工作。
在报考费用方面,两家机构相差较多,刘老师所在机构表示2000元就可完成全部考证内容,包括学费、材料费、考试费等。范老师所在机构仅学费就要3500元,考试时还需再交500元考试费用。
记者咨询时,两家培训机构均反复提醒,家庭教育指导师在未来几年将是不折不扣的“金饭碗”,收入可观。
警惕家庭教育指导师成为“家庭教师”
对很多人而言,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职业。入行3年的陈晓丽向记者介绍,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以看作是家庭教育领域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解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生活状态、困惑等,通过沟通等方式找到问题,并指导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在陈晓丽看来,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中要把握两大核心:一是指导对象要针对父母,虽然具体案例也会涉及孩子的问题,但在矛盾症结、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和引导上,一定要从父母方入手。二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是给家长教授育儿的经验和方法,绝非代替家长去教育孩子,更不是变相去教孩子文化课程,成为“家庭教师”。
在实际咨询中,就有家长误将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同于家庭教师,询问孩子文化课的问题。陈晓丽觉得,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应准确把握其工作本质,不能“变味”。
这也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担心的。熊丙奇注意到,当前一些培训机构在宣传时对市场前景作出了预测,称未来几年至少需要4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年收入可达15万元至50万元。
在熊丙奇看来,随着对家庭教育日益重视,出现人才缺口是正常的,但当前数据恐怕是参考此前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学科培训教师数测算出来的,如此就变成打着“家庭教育指导”名义的“上门私教”,不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而是对孩子进行学科辅导。
“如果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的是隐形、变异的学科类培训,既是‘双减’政策不允许的,也不符合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定义。”熊丙奇指出,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指导是面向家长,而不是面向学生的,更要警惕其成为学科培训的“家庭教师”。
应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专业化水平
“虽然随着从业年限、工作经验增长,咨询费会提升,但当前愿意为家庭教育埋单的家长很有限,多数还是以询问为主,很少会做长期咨询。”陈晓丽目前在某平台做兼职咨询,近几次咨询的收入为500元左右,这一职业并不像培训机构宣传的那样“吸金”。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带来一定“职业红利”本是一件好事,但储朝晖认为,当前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会导致过于逐利化的考证,“证书满天飞”的现象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当前除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颁发的证书外,一些社会机构也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后提供证书,但此类证书仅为培训机构自身出具的培训证书,非职业技能证书。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长期的积累,不可能仅靠几日培训就能完成。逐利之下,很多培训机构缺少教育内核,一味追求背题、考试、取证,内容只是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储朝晖认为,应大力提升家庭教育的培训者或指导者的专业化程度,建立起一支兼具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基础和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经验的正规军,并明确相应的培训体系和框架,清晰界定从业者的资质要求,而不是一味降低门槛,滥发证书,导致相关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行业整体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认为,家庭教育培训队伍应该走专业化道路,但不能放任给市场去做,政府部门应该负起监管责任。
“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主要应由学校和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而不是让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去做。”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培训市场乱象,赵忠心建议可由教育部门承担管理责任,调动学校和幼儿园的积极性。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
考虑到家庭教育需要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具体问题来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储朝晖建议,妇联、教育部门和社区都应发挥各自优势,并逐步划清各自的职责和边界,进一步对家庭教育培训市场加以完善和细化。(记者 赵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