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人文关怀气息浓浓的教室里学习玩耍。 钱宏斌摄
6月1日,泰州姜堰区家有儿女托育园内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100多名婴幼儿(学龄前幼儿)在老师、家长陪护下,开心地举办跳蚤市场,义卖自带的玩具和书籍,所得400多元善款捐给了姜堰区红十字会。
“学龄前幼儿慢慢与父母分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开始产生较强的物主意识。这个时期,我们举办义卖活动,不仅强化了幼儿的物主意识,也培养了乐于分享的行为。”家有儿女托育园园长周莉华说。
(资料图片)
走进家有儿女托育园,仿佛置身美丽的童话世界。这里环境优雅,亲子阅读区、音乐小屋、个性化卫生间、触摸墙、保健室、友善之家……处处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
“这处装扮温馨的角落是我们园的特色。”周莉华指着一间漂亮小屋说,这是为刚入园的孩子缓解紧张情绪的适应屋。小屋外罩着柔软的白纱,室内点缀着淡黄色的地毯,还有粉色小帐篷、绿色的藤蔓等饰物。“刚来的孩子,不一定要立即进到教室里。孩子们可以在园内任何地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以此为起点,慢慢喜爱上托育园。”
据介绍,家有儿女托育园创办于2015年,园内招收18个月到36个月年龄的孩子。目前园区内有24名教职员工、102个孩子,分为五个班,采取混龄班模式。
“小鱼跑哪里去了?”“原来小鱼跑到这里了。”在绘本区,丽丽老师正带着几个孩子读书。这里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漂亮的书籍,《勇气》《泡泡鱼迷路》《大脚丫跳芭蕾》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园内各个教室门缝处都做了厚厚的软包,每一处细节都保障孩子们不受伤害。
在托育园的一角,两辆橙色小车引起记者的注意。这车是用来做什么的?“托育课程中有不少自然教育的内容。”周莉华介绍,托育园附近就是姜堰罗塘公园,老师们有时会推着小车带孩子们去公园上课,让孩子感受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孩子进了托育园,我们全家就‘解放’了!”家住姜堰城区的居民徐奶奶说,“孙子小,当时才26个月,请保姆怕带不好,上幼儿园年龄又够不到,儿子媳妇上班都不安心。”去年5月,听说家有儿女托育园不错,徐奶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送孩子过来,仅三天时间,孩子就合了群,不恋家了,且作息有了习惯。孩子回到家,吃饭、脱穿衣服、上厕所,都独立自主,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进步,在家还不时冒出些精彩词句。“说句真心话,托育园真正为年轻父母减压松绑,也让爷爷奶奶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徐奶奶说。
在姜堰区,像家有儿女这样的托育机构并不是个例。“全区有托育机构39家,其中,纯托育机构30家,托幼一体化机构9家,目前在托人数1530多人。”姜堰区卫健委主任王梅说,2019年以来,该区将托育服务作为民生大事摆上重要位置,锚定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聚焦关键痛点,打出系列“组合拳”,在全市率先出台《姜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姜堰区托育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姜堰区普惠托育政策支持清单》等,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创新“家园共建、社企联动、普惠引领、多元发展”模式。
该区每年将普惠托育机构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健全政策支持保障机制,明确土地供给、财政预算、降费减税、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等具体政策,优先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2021年,该区又出台政策,对在区卫健委备案成功的机构实施水、电、气享受民用价格优惠;获评市级以上普惠托育机构的,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万元建设运行补贴;全区所有从事托育服务的机构均实施主要税费减免,同时推动发放一次性纾困补贴和托育消费券;为全区机构从业人员免费开展业务培训。
让家长省心,让机构动心,让社会放心,姜堰区的托育机构费用月平均不超过2000元,且托育时间灵活,大致时间是上午9:00到下午4:30,具体情况家长还可以和托育机构沟通。
目前,姜堰已创成省级普惠托育机构2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2家、市级普惠托育机构4家。2021年,该区普惠托育机构建设被中央党史学教办列为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
(来源:泰州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