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法制 > 法制 >

太湖流域藻情形势2007年以来最好!

2023-07-30 19:17:25   无锡日报

轰鸣声中,太湖生态清淤(二轮二期)工程正在实施,梅梁湖及宜兴太湖西沿岸区域清淤量已超200万立方米;


(资料图片)

滆湖沿线官林、高塍、和桥三镇大力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污染少了,水质也变好了;

滨湖区闾江口藻水分离站二次提能工程试运行中,日处理能力由3360立方米提升到5000立方米……

三伏盛夏,无锡各地治太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28日获悉,无锡169个年度重点治太项目,目前在建106个,已完工25个,为太湖治理实现更高水平“两保两提”奠定了坚实基础。

暑气蒸腾,

当下的太湖水情、藻情如何?

市太湖办人士介绍,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和北部湖区水质均达Ⅲ类标准,国、省考河流断面优Ⅲ比例保持100%,3个湖体断面均达到省考核要求,水质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截至7月25日,太湖无锡水域累计发生蓝藻水华5次,较去年同期减少28次,最大面积减少74%,藻情形势为2007年以来最好。

今年是落实国家新一轮太湖治理的起步之年,无锡用于年度治太项目的投资超过11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169个项目涉及工业治理、监测预警、农业治理、水利工程等九大类。其中,生活治理、河道整治类项目数量居前列。

来到位于胡埭镇中心的小胡山浜,满目皆绿色、处处皆风景,附近居民一边欣赏蓝天碧水,一边练身体、唠家常,生活气息浓郁。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小胡山浜曾经淤泥、垃圾成堆,河水不畅、水质较差。乘着治太东风,今年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如今河中曝气如珠,河水清澈见底,成了颇具人气的“幸福河”。

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应分尽分”的脚步正在加快。走进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石庄污水处理厂,相关提升改造工程进入通水调试阶段,这也是江阴首家试点污水分质处理的单位。“以前,附近小区的生活污水与园区的工业污水‘混’在一起处理,对污水处理效能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产生影响。”负责工程的光大水务(江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伟江说,此次技改将原有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至其他城镇污水厂处理,并实现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及排放,新上的工艺和装置还大大减少了水体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有助于太湖流域整体的水质改善。

推进生态修复项目,为太湖“疗伤”。6月底建成的锡山区鹅湖镇嘉陵荡湿地保护小区湿地率达97.08%,该片水域为入湖河道望虞河的一级支浜。徜徉在栈桥边,水面如镜,各种水生植物映入眼帘,白鹭从头顶自在飞过。“这里曾是鱼塘,养殖知名的甘露青鱼。”鹅湖镇圩厍村党总支副书记殷明明告诉记者,通过实施退渔还湿、河道清淤、岸线修复等工程,周边养殖面源污染得到有效削减,甘露青鱼也在专门的水产养殖场安了家。现在,嘉陵荡湿地保护小区与白米荡湿地保护小区已成为圩厍村两个“生态客厅”,扩大了居民休闲游憩空间,为百姓带来更多生态福祉。

大干快干、提速增效。据悉,目前年度治太项目在建106个,已完工25个;已完成年度投资57.69亿元,约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2.4%。从推进情况看,饮水安全和监测预警类项目均已全部开工建设;从投资完成率角度看,资源利用和饮水安全类项目进度最快;从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看,农业治理、河道整治和资源利用类项目完成比例最高。

“随着‘1+9’行动方案的出台,无锡市将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市太湖办人士表示,下一步将突出氮磷治理狠抓外源减量,提速清淤捞藻狠抓内源减负,紧盯湖体生境狠抓生态修复,咬定安全度夏狠抓应急防控,加快工程建设狠抓能力提升,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早日实现根本性好转,让“太湖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来源:无锡日报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