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法制 > 法制 >

浓墨重彩绘就徐州生态新画卷

2023-06-07 14:17:04   徐州日报

赤、橙、黄、绿、青、蓝、紫……


(相关资料图)

在你眼中,徐州是什么颜色?

多彩的徐州离不开“生态家底”的加持。

2022年,全市17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为88.2%,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年度PM2.5浓度降至40微克/立方米;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

天蓝、山青、水绿、土净,江山如画,多彩多姿,这是徐州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最好见证。一组组数据、一帧帧美景,是徐州持续治污攻坚、绿色转型的累累硕果。

今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和第9个中国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彩徐州,正是全市上下共同绘就的生态画卷。

守住昂贵的“不动产”

近日,在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的帮扶下,江苏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全面建设完成,监测评估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按照改造目标,我们生产过程中SO2、NOx和烟尘年排放削减量将分别达到210吨、460吨和75吨。”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徐州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提出,以“盯大户、查高值、控源头、降扬尘、强执法、促整改、抓联动”为治气攻坚路径,围绕源头治理、产业结构调整、VOCs综合整治等工作,全市排定包括徐钢集团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等治气重点工程项目1521项。

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好不好,老百姓一抬头就看见了。

今年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全市PM2.5浓度达到38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6%以上,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为了擦亮“徐州蓝”,按照“源头替代、过程管理、末端治理”原则,徐州一直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友好减排,将友好减排从火电、垃圾焚烧向钢铁、水泥、玻璃、建材等重点行业拓展,扩大减排成效。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王吉峰表示,今年还将着重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推进科研攻关,构建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机理、监测预报、精准溯源、深度治理、智慧监管、科学评估全过程科技支撑体系。

为了擦亮“徐州蓝”,企业也在努力转型。

去年夏天,一张含金量十足的徐矿“碳”收益账单闪亮出炉——本部两家控股电厂共清缴碳配额1114万吨,盈余78万吨……在碳交易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走进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一期光伏园,7290块单晶硅光伏板栖身于一片绿林塘坳中,拼接成一幅优美和谐的“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风景图;每年400万千瓦时的平均发电量,不仅可以帮企业节约1310吨标准煤、减排3465吨二氧化碳,还能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上获取经济效益;在徐矿综合利用发电公司,职工车棚披上了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续航的“光能铠甲”。

不断推动产业布局由“黑”转“绿”的进程中,徐州一幅幅壮美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图”一步步变成了“施工图”“实景图”。徐州正加快打造“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联盟+一批创新平台支撑+一套组合支持措施”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服务模式,不断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绿

保持十六年的“第一”

每到春季,周末的大龙湖畔游人如织,开放区域内帐篷挨着帐篷,大片草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加壮观。“搭好帐篷,一待就是大半天,太惬意了!”带着孩子前来露营的家长十分满意,“可以让孩子亲自大自然,‘诗与远方’的感觉不就来了吗?”

为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需求,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从今年3月起,徐州市陆续开放共享了37处共计40多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绿地,相当于大约60个足球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周边的安全监控、垃圾收集点、卫生间、休憩设施等服务配套,让大家充分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福利。

高耸挺拔的水杉树下,透水混凝土铺设的行人步道,绿色植被点缀两侧。位于森活绿郡小区北侧的沿线绿地,长近700米,修建之前曾是杂乱的“边角地”,如今变成城市绿地,营造出“林在城中穿,人在画中走”的景观效果。

徐州到底有多绿?一组数据可以告诉你: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7.8%,连续十六年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累计建成8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完成造林面积12.33万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90个,新建、更新及完善林网控制面积254万亩,四旁植树756万株,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满城青绿,来自徐州人的久久为功。

徐州林业人员探索了“在图上找空间、到脚下挖潜力”的成功范例。为了将除耕地之外的其他土地全部搜集出来,他们拿着图纸到实地一点点对照寻找,将公路边、小河边、沟渠边、山脚下的闲置地翻了个遍;满城青绿,来自生态修复的长期投入。

徐州矿产资源丰富,曾是区域重要的煤炭化工、建材基地。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留下了沉重的发展包袱,全市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42.33万亩,面积相当于37.6个云龙湖。徐州市2018年开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位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推广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农则农。从“煤”到“美”再到“两山转化”,徐州原本千疮百孔的采煤塌陷区,逐渐显露“金银”成色。

方寸之美,精心构建。“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的补充和完善,具有小巧、精致、灵活等特点。2022年,徐州新建老龙潭等口袋公园10座。2023年市又将新建荣盛城三期北侧等8处口袋公园、绿道,为群众营造更多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5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全省春季造林绿化现场推进会上,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臣对徐州持续造林的力度、创新举措及实绩给予充分肯定:“这次会议之所以放在徐州召开,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徐州市全域造林面积和净增造林面积在全省遥遥领先,为全省国土绿化工作挑了大梁、作出了重要贡献。徐州迎难而上的精神、想方设法挖潜增绿的做法和惠及民生的成效值得全省学习。”

回归“最初的美好”

“十几年前我刚搬来的时候,奎河脏得没眼看,臭得很。”市民赵东风是奎河边的老住户,对奎河“又爱又恨”。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奎河,见证着彭城的变迁,承载着游子们的乡愁,是不少徐州人心中的“母亲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奎河“生病”了,河水不再清澈。

如何让奎河重现水清岸绿的风采?

2019年12月28日,市民翘首以盼的市区奎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工程历时三年,贯穿徐州老城区,先后攻克了盾构施工过程中黏土层、浅覆土、溶洞段及国内最小盾构、最小转弯半径等施工技术难题。

在治水的同时,奎河全线进行了景观提升。在回龙窝段,护岸迎水坡错落有致地设置了绿化平台,整个场地巧妙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与回龙窝街区遥相呼应;在奎河西岸,新建成的生态园林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首选;部分护栏设计采用“古城墙﹢龙形玉佩”元素组合,把汉代石刻画的形式应用在挡板中央,古韵十足。

“现在整治好了,我们经常在河边散步,感觉很舒服。”赵东风由衷赞叹道。随着昔日“臭水沟”的蜕变,如今人们关于奎河的美好记忆将重新构建。

从家门口到远方,徐州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2022年度,全市44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为93.2%,无劣Ⅴ类水断面;17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为88.2%,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位居苏北第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0%,同比大幅提升。

从徐州到整个淮海经济区,徐州积极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共管共治共建生态“新淮海”,将“独角戏”唱成“大合唱”。从2013年徐州市铜山区与山东、安徽五地环保局共同制定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算起,淮海经济区践行协同治理生态环境已达10年。

今年,徐州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是推进“水污共治”、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和市级控制断面考核。“我们要继续强化联防联控,坚持‘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污染谁治理’,最大程度削减客水污染对徐州造成的影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进全市水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治理“看不见的污染”

对于家住徐州西区的市民来说,对第三十七中学新校区(桃花源高级中学)已经期待已久。

去年10月,该校区地块经过为期一年的修复、评估,成为徐州首块移出污染地块名录的地块。今年2月,市行政审批局批复了第三十七中学新校区(桃花源高级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容建筑面积56518.5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楼、报告厅、图书馆、行政楼、餐厅、宿舍楼及体育活动中心等,配套建设400米跑道田径场、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等辅助场地。按照2023年城建重点规划,学校办学规模16轨48班,投资3.9亿元,今年进度为“主体完工”。

与看得见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治理更是难题中的难题,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

“污染地块若用于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必须经过严格治理修复,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孙煜告诉记者,目前徐州有13个地块正在修复中。

黄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然而长期生活在水泥森林中,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脚下土地的颜色。

为此,徐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综合施治、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作。

2022年,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排查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土壤审计问题整改,在土壤污染改善上更加注重防治并举,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今年,我们土壤治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全过程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通过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推动实施绿色化改造加强土壤的污染源头防控。”孙煜表示。

土壤修复具有可观而又长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过治理,沉睡多年的土地能够“活”起来,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升值,助推城市功能提档升级。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多彩徐州的底色永远是绿色。如今的徐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正成为人们的生态福祉。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