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法制 > 法制 >

有了扬大这群“植物医生” 银杏树变乡村“金钱树”

2023-08-04 08:19:35   扬州日报

今年7月初,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银杏团队的几位同学组成了“‘杏’好有你”实践团队,到了邳州市四户镇,将科技送下乡,用专业知识帮助这里的农户提高银杏产量。同样的事情,他们已经坚持了五年。

“杏”好有你

邳州农户燃眉之急解决了


(资料图)

邳州市位于江苏与山东的交界处,是一座拥有悠久银杏种植历史的城市,城中的白马寺古银杏植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就是这样一座“银杏之城”,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老旧等原因,农户在银杏的种植中屡屡“吃大亏”。

“五年前的夏天,我们团队听说邳州市四户镇异常高温,再加上病害,地里的银杏萎蔫了一大片,眼看着收成又要大打折扣,农户们都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团队成员钟磊回忆说,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来到了四户镇。

到了四户镇后,他们化身“植物医生”,为银杏进行了一场“临时会诊”,发现这里的银杏由于顶部枝条过于茂盛,影响了下方枝条接受阳光的照射。找到症结后,他们立刻组织当地农户将过于茂盛的枝条剪去。“剪去枝条后,我们也不敢放下心来,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留在四户镇,每天都会观察记录新梢的萌芽生长情况,不多久,银杏萎蔫的情况改善了。”钟磊说。

走访四户镇农户的过程中,他们又开始琢磨,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是不是可以从提高药用价值入手来提升银杏单价呢?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

科研实践

让银杏产量获得大幅提升

“王老师,我们用了你们学生介绍给我们的采叶圃技术,产量翻了一番,今年的收成肯定很好,太谢谢你们啦!”2022年3月,团队接到了来自四户镇种植户贾传成打来的报喜电话。

原来,团队成员在大量阅读文献、请教老师后发现,银杏种植中存在着“密度阈值”,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会引起代谢通路中功能基因的上调,从而促进类黄酮的积累,过高的密度反而会抑制类黄酮等物质的合成,“也就是说,找到最适合的种植密度,或许就是揭开产量秘密的钥匙之一。”

找到了方向的几人立即动手,建立起多个不同密度的银杏采叶圃,统一种植、管理、采样、数据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4年的连续采样与测定分析,几位成员终于筛选出了适用于不同苗龄的最优种植密度。团队成员徐思元介绍,“我们采集了使用采叶圃后的产量数据,发现银杏叶的产量提高了60%,能帮助农户每亩增收几千元。”

银杏团队还自主研发出了截干复幼的栽培技术,对五年生银杏进行了五种留干高度的处理。结果显示,通过截干处理后的植株呈现幼态特征,成功“返老还童”,复幼后的叶片总黄酮醇较截干前提高近60%。

授人以渔

打通助农的“最后一公里”

在实验的闲暇时间,成员们还将当地的一些农户们聚集起来,已累计举办了十几期培训班,考虑到多数来参加培训班的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他们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化繁为简,将学术用语口语化,“奶奶你看,这个枝条太过瘦弱了,不好用在我们的扦插里,这株就比较好,这是银杏枝条里头的青壮年,我们就可以多剪一些这样的。”

早在几年前,银杏团队便开始在江苏、湖北、辽宁、陕西等地推广应用团队研发的采叶圃、矮化密植等重点技术,目前已推广近万亩,推动了叶用银杏产业创新发展。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升级优化核心技术,扩大种苗覆盖面积,将高产高质的银杏种植技术推广至各种植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到了秋天,银杏叶片会变得金黄,有些人会把它称之为‘金钱树’,我们也确实希望银杏变成当地农户的‘金钱树’,只有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才能更快地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团队成员周万翔说。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