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一方面在国家补贴政策基础上再加码,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消费首选;另一方面加速延伸产业链条,除了打造全国领先的零部件配套产业基础,还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推广服务、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今年上半年,江苏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元器件及锂离子电池制造等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5.5%,促消费、稳经济作用明显。
七八月本是传统购车淡季,但受前期江苏各地大力度消费补贴、国家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年底、商家叠加推出购车优惠等影响,汽车4S店热闹依旧。南京东华汽车产业园广汽合创4S门店王帅告诉记者,7月他们全国交付新车超4000辆,环比增长超35%:“平均每天的客流大概5至8批左右,一天的试驾大概是在3到4批。”
(相关资料图)
淮安市民张明明在今年6月拥有了人生第一辆车:“补贴力度真的很大,是一款新能源的SUV。在手机上申请了补贴,算下来有六七千。”
与“真金白银”相比,同步推进的充换电基础设施让更多居民在选择新能源车时有了更大底气。为应对假期高速公路充电“波峰”造成的充电难、排队长等情况,常州滆湖高速服务区内,自主研发的江苏省首台“城市应急方舱”,能同时给两台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还能为需要紧急充电的车主提供救援服务;在无锡,忙碌“奔走”的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实现了从“车找电”到“电找车”的转变;苏州则研发启用了移动充电车等等。
截至今年5月,江苏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充电设施63万根,其中公共充电设施14万根、位列全国第二,全省城市建成区3公里充电服务圈逐步构建形成。江南爱充电公司副总经理陈超宇形容,他的使命就是让新能源汽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下半年度,一方面主要是完成已签约的小区和公共站点的建设,然后逐步地再对需求量比较大的小区进行增设,对需求量比较大的乡镇的公共区域再增加点位。明年开始就对一些各个乡镇的空白区域、边缘区域再进行一些弥补性的建设。”
需求带动下,供给端车企不断规划新车型和增加产能投资。常州更是凭借打造“新能源之都”而出圈,2022年,常州市新能源领域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按照规划,到2025年,常州市新能源领域将实现“两个万亿元”目标,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分析认为,相较于其他城市在某一领域“单打独斗”而言,常州已形成了动力电池、整车制造等多重优势:“这里有好多企业,还有光伏协同创新中心,周边的光伏企业还有储能企业都有相当的产业基础,我觉得是有号召力也有凝聚力,对于聚集人才,聚集技术都有好处。”
资料显示,仅在动力电池领域,目前常州便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30余家,涵盖电池材料、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位居全国首位。
抓核心抓链条,对关键核心环节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孵化和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这是常州换道领跑的秘诀,也是江苏在产业高地上锻造更强韧性的思路。在苏州太仓,通过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培育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当地可以生产近七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镇江,孚能科技、蜂巢传动、超力电器等一大批优质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赋能;在盐城射阳经济开发区,高标准规划的1.1万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已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在产业链条完善,增强发展动能的同时,关键核心技术不可缺位。近三年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7个项目3.6亿元,支持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研发创新,超薄涂覆隔膜、空气压缩机、域控制器等一批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突破。如在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飞正带领团队加紧进行动力电池新一代硅负极材料的研究:“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已经开发到天花板了,我们硅负极材料相当于是解决这个能量密度上限的问题,政府也非常支持新能源这个赛道,所以很多建设速度、进展项目都是非常得快,我们去年差不多实现了3个亿,我们今年可能能实现6个亿。”
《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在新一轮竞争合作中,江苏紧抓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制高点,全力提升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汽车强省建设的重要突破。
(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汪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