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法制 > 法制 >

南通海门:菜篮子“蔬”写富民产业好“钱”景

2023-08-05 13:19:31   南通网

眼下,正值秋葵收获的季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包场镇凤飞村的种植基地里,大片的秋葵长势喜人,工人们有的在采摘,有的在分拣、装箱,一派忙碌景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海门区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来抓,让“菜篮子”鼓起群众“钱袋子”。

“订单”蔬菜 “自耕田”变“增收田”

7月18日早上5点,海门街道振邦村的“收购市场”准时开市了。村民曹盛荣将载满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的电动三轮车熟练地停在过磅处,卸车、验品、称重、结算……10分钟后,喜滋滋将拿到手的钞票装进口袋。

“一早上刚摘的蔬菜,鲜嫩得很。”曹盛荣告诉记者,利用自耕地,冬天种菠菜、白菜、胡萝卜,夏天种豆角、黄瓜、西红柿,不耗太多时间,一年增收几千元不成问题。

不一会儿工夫,越来越多的村民陆续赶来将地里新鲜采摘的瓜果蔬菜送过来。一辆厢式货车、一台电子秤、两名工作人员,一个看似简陋却有仪式感的“订单市场”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开张了。

振邦村党支部书记季美华介绍,2020年,村里蔬菜合作社与南通市海聚食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种植收购协议,海聚公司提前3个月下达种植计划、蔬菜品种、保护价给该村,村民根据种植计划书种植蔬菜,海聚公司按照约定的保护价或市场价上门收购服务并现场结算。“为方便老百姓,每次交易定在早上7点之前。一是能够保证蔬菜的新鲜度;二是不耽误村民正常的上班、打工时间。”季美华说。

“有了订单保障,保证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及收益,让农民有奔头,腰包鼓起来。”季美华介绍,群众种植积极性很高,借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契机,村民充分利用自耕地、房前屋后、路坎壕边等资源发展瓜果蔬菜种植,增加了经济收益。

发挥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海门区鼓励支持各村级组织领办合作社,因地制宜大抓产业发展,积极对接本土乡贤、对口企业项目发展订单产业、规模农业等,开辟了一条富农强村新路径。

乡村采摘游 鼓起群众“钱袋子”

近年来,随着乡村采摘游逐渐兴起,体验农家生活,成为不少市民追捧的休闲方式。眼下海门区玉米、贝贝南瓜、圣女果等新鲜果蔬正值成熟期,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体验“采摘游”,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也为当地菜农带来了经济效益。

在悦来镇锡祥村的华冠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内,各类成熟的蔬菜色泽鲜艳,令人垂涎欲滴。游客正穿梭在采摘园内,采摘贝贝南瓜、茄子、秋葵等蔬菜瓜果。华冠果蔬基地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以“生态种植+生态体验”为主的“蔬果旅游经济”。

“我们特意开辟了6个蔬菜大棚,种植有圣女果、玉米、贝贝南瓜等特色蔬菜,游客们不仅可以直接来采摘,还可以在这里租块土地,带着孩子们来种植蔬菜瓜果,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基地负责人说,接下来基地还将建设出集旅游观光、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果蔬采摘园。

“这里蔬菜品种多、价格实惠,既买了新鲜的蔬果,也体验了一圈乡村游。”采摘游客陈佳琪高兴地说,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上看到了基地宣传后,约上朋友一起过来采摘。

在悦来镇廷奎村,村民张海燕还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的蔬菜都是直接卖给批发商,或者拉到市场上去卖。“这两年农村建设得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看到我们家生态种植的蔬菜瓜果,就会过来采摘品尝。现在我们家都是就地销售,收益却比以前翻一番不止。”张海燕说。

海门采取“旅游+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牧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等多种活动,加快传统业态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通过采摘瓜果、特色观光等一系列“休闲+观光+采摘”一体化项目,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搭上互联网“快车” 本地蔬菜线上闯市场

作为离主城区很近的常乐镇官公河村,蔬菜种植主要是农户小规模经营,全村蔬菜种植面积为1000多亩,却有300多名种植户,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60后。“村里常年种植的蔬菜品种有18种之多,如何让这些质优价廉的蔬菜及时离开田间地头?”一直都是这位90后村支部书记黄俊亮思考的问题。

“以前都是海门的一些小批发户来村里收购后送到城区菜市场,前两年疫情期间他们来的少,收的也少。当时看着那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心里很难受。”黄俊亮寻思着,借助微信朋友圈,把菜农的困境发出去以后,得到部分企业和单位伸出援手,解了菜农的燃眉之急。

这一次的“触网”销售给了黄俊亮很大的信心,与常乐镇上的四季常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搞起了合作。公司打造“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订单模式,收购周边有10多个农场和300多名农户送来的农产品进行包装销售。推出了“四季常乐 天天鲜蔬”线上订购小程序,下单后即可全城配送到家。

“我发现,大家订菜都是各种蔬菜都买一点,我们就将蔬菜进行混搭,组合成不同品类的‘蔬菜包’,不仅提高了销量,还方便了用户购买。”黄俊亮说,同时还将“菜市场”搬进了直播间,变身“网红”带货,这样不仅推广了自己的品牌,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蔬菜搭乘‘电商快车’,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助力。2022年我们做了七个月,销售额大概有100多万,今年的营业额预计是去年三倍。”黄俊亮告诉记者。

如今,海门培育出了数十个农产品特色村,同时涌现出数十位直播达人助力农产品销售,有了电商助力,让海门海蔬菜走得更远。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和乡村振兴的“直通车”,构成了产业振兴的新图景,照亮了村民的产业致富路。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