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资源变资产,“包袱”变财富。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三朱村立足资源禀赋,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资源集约利用,整合村域资源,使“金凤”能安然入“巢”。通过打造品牌、业态聚集、创新赋能等方式,不断盘活闲置资源,变“沉睡资产”为“增收活水”,逐步形成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日,记者来到淮阴区长江路街道三朱村汽车疏导点探访。疏导点位于村部门前珠江路南侧,一排排规整的门面房,统一的店面招牌,市场门前一辆辆待售、待修的五颜六色汽车格外醒目,市场内外一派繁忙景象。三朱村汽车疏导点管理人员时学超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原是一块村里闲置的空地,长期被附近一些居民私自圈占违建、违规种粮种菜等,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珠江路周边有多家4s店,也是淮阴区二手车市场集散地,路边临时汽车停车修理也成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经营方式,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容易造成道路堵塞,存在一定的交通隐患。”时学超说。
三朱村紧邻淮安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店铺林立,商业氛围活跃。目前,依托汽车疏导点辐射,附近农家乐、超市、餐饮、娱乐等三产配套业态发展迅速,俨然成为该村农旅、餐饮、休闲的乡村商业集市。2022年以来,为盘活闲置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长江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推动下,有关部门对全村公共空间资源进行认真排查,先后投资75万元建起了50间门面房,每间门面房18平米,对所有的门面房进行发包出租。目前,三朱汽车疏导点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解决农户就地就近就业60余人。
“三朱村是长江路街道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盘活闲置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长江路街道按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盘活闲置资源、融合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聚焦内生性挖潜,积极打好重组牌,在整合闲置资源、盘活‘沉睡’资产上做文章,释放产业发展新空间,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长江路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变浪费为利用,让“沉睡”的资产再次成为“凤巢”,才能真正将盘活工作做深做实。长江路街道果林村将闲置多年的老村部改建成加工厂,利用淮高路两侧24间闲置房屋进行包装出租,将两个村组的94亩鱼塘进行收回发包,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5万元;崔庄村利用淮涟总干渠115亩河堤撂荒地进行整理发展林业经济,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徐梅村将原徐梅小学进行装修作为仓储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位于三朱村辖区内占地70亩原国际汽车城已作为集体资产资源顺利收回,计划招引4s店项目,仅此一项可为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不能只为了盘活而盘活,还要问需于民、问计于市,通过盘活利用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运行、提升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长江路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只有让群众看到了盘活成果,增强了集体感、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才会盘得实、盘得活、盘得亮。”
一块块热土,一幢幢房屋,点燃乡村发展的动力。长江路街道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抓实抓好公共空间治理排查工作,在利用好农村闲置资源上持续发力,让更多“沉睡”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全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江苏广电淮安中心站/朱延庆 通讯员/胡业石 张建军 张锦伟 刘玉良 编辑/高予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