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盛夏时节,走进丹阳访仙镇红光村孙家自然村,只见水泥路平坦光滑,民房错落有致,农家庭院别具一格,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产生活用具堆放井然有序。
身着蓝马甲的孙志平,戴着手套,弯着腰,正在清理路边垃圾。他说,这是他的工作,也是每天的必修课。
孙志平原是红光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一名党员,今年初退休后,他被村委会聘为环境整治专职负责人。孙志平每天坚持打扫村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还主动到村民家里发动大家加入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来。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都把打扫环境卫生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村里环境卫生搞好了,心情好了,干起活来就更有劲了。”
作为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为了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近年来,红光村突出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效应,完善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余万元,为有效实施长效管理提供了资金和装备保障。“村里现在越来越干净整洁,绿化也多了,不管是广场还是巷道都很干净。天气热了,每天晚上出来乘凉感觉很好。”村民王爱芳说。
除了党员带头干,如今,作为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示范点,红光村还在不断创新模式和办法,提升乡风文明和治理水平。红光村党委书记孙银炳介绍,近年来,该村探索“文明银行”积分管理模式,推行积分奖励,每户开设账号,每月评比积分。在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红光村筛选设定了5个大类60项文明行为细则,进行积分管理,其中有46条加分项、14条减分项,环境卫生项目属于“一票否决”,卫生不达标的家庭,当月不参与积分评比。在这里,文明“软要求”化为了一项项“硬指标”,激励村民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
“积分不仅可以兑换小礼品,还提高了老百姓保护环境的意识。”孙银炳提到,近年来,该村筹集资金800多万元,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投入200余万元在鸾集翔自然村建设日处理量50吨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栽种了2.2万余株绿化树木。以前大家都说乡村环境“整治容易长效难”,如今红光村的实践表明,文明的力量可以维护、巩固治理成果。孙银炳欣喜地说:“现在在这里歇脚的鸟类越来越多,村里水清鱼肥,生态家底越来越丰厚。”
党员带头干起来、宣传教育抓起来、村规民约管起来……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推进,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红光村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全力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合力营造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村更美的生活环境,真正做到让村庄靓起来、环境美起来。”孙银炳说
标签: